院系纵览 | 马克思主义学院:旗帜领航 铸魂育人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本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任务。2006年学院获得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一级学科授予权,2007年获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成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单位。2011年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2015年加入由北京大学牵头的“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1月,学院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2020年软科排名进入前2%。学院以“平台工程”为基础,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再上新台阶,创历史新位次。
学院设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建设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9个硕士点。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吉林省教育厅首批智库——吉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挂靠在本学院。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设在本学院。
— 院长寄语 —
院长:吴宏政教授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
— 学院概况—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1人,其中专任教师167人(教授48人,副教授56人)。学院现拥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特聘教授、领军人才、教学名师、青年拔尖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科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部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等各类人才。
学院坚持“旗帜领航 铸魂育人”的办院理念,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学术期刊转载;出版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著作和教材170余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2个省级教学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和重大的影响。
— 名师名家—
韩喜平教授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七、八届成员,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国家级特聘教授、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刘信君教授
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邵彦敏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王贤卿教授
国家级人才、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A岗。
李倩教授
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
孙贺教授
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董树彬教授
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领军教授A岗。
— 学术成长—
吴宏政教授为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致辞
着力搭建学术成长平台,将每年5月、10月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的学术活动月
受马研会2022年资助的“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读书小组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王成教授莅临指导学院本科于2023年4月举办的“悦读会·学思享”理论学习活动
2022级新生认真聆听第一节“新生研讨课”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M·M学习研究会联合承办吉林大学2023年第一届青年时政论坛
— 实践教学—
吴宏政教授和付秀荣教授带领学院本科生参加“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
学院组织2018级、2019级本科生赴吉林省杨靖宇干部学院开展红色实践研学活动
董树彬教授和陈方南教授带领2022级新生参观长春市红旗文化展馆
2019级本科生在“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马克思主义学院经典著作诵读大赛表现出色
学院部分本科生参加《大国工匠李万君》赠书仪式暨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辅导员程思阳老师在红色观影现场讲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题的微党课
本科生教工党支部书记王勇教授带领2019级本科生参观长春公交历史展览馆
于海思同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薪火相传”大学生讲思政课经验分享会上进行发言
— 获奖情况—
2018级本科生廖晏获首届“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论文竞赛二等奖
2018级本科生周天成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领航杯”论文大赛本科生组二等奖
2020级本科生王佳馨带领的学生团队获第五届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一等奖
2019级本科生何柏岐主持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评“优秀结项”
2020级本科生包蜜柔带领的学生团队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一等奖
2020级本科生梁雯雯参与孙贺教授负责的“深入推进吉林省新型智库建设研究”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
— 课外生活—
2021级本科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暨迎新晚会上合唱《精忠报国》
202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趣味运动会在中心校区田径场如火如荼地举办
学院本科生党员和团员在本科团委的组织下前往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线上举行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学生代表大会暨团学干部换届选举圆满落幕
学院本科生在第三届青春联动健康跑活动的“伟大建党精神”打卡点位协助工作
学院本科辩论队在“第六届湛语杯华语辩论邀请赛决赛”斩获总冠军
— 优秀学术和优秀班级代表—
杜思睿作为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
参加2021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
提案征集活动决赛评审
杜思睿,2018级本科生,中共党员,2021-2022年度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吉林大学2021年度十佳大学生,于2022年9月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深造(直博)。
何柏岐作为本科生代表在
“姜治莹走进青年师生中间
专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上发言
何柏岐,2019级本科生,中共党员,2022-2023年度吉林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吉林大学2022年度十佳大学生,将于2023年9月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深造。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391801班荣获
吉林大学2021年度十佳班级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391901班荣获
吉林大学2022年度十佳班级提名
— “领航”奖学金—
校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设立“领航”奖学金,
激励学院优秀本科生成长成才
— 专业(类)介绍—
马克思主义理论(吕振羽班)
业务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战略需求,依托“新文科”建设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政治立场坚定、家国情怀浓厚、哲学社会科学底蕴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素质复合型本研一体化人才。本专业秉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系统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技能与方法的训练,掌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懂交流善合作,具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骨干或杰出干部的后备力量,能胜任国家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管理、宣传、教学、科研及思想政治工作。
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导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法学概论、政治学原理、哲学通论、东北抗联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践及课外实践,主要有读书报告、学年论文、社会调查、学术论坛、本科生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环节,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机构开展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
专业特色
“吕振羽班”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主要有:一是政治引领性。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特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二是学理优先性。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文献的学术支撑,突出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理论思维的养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尤其强调学理性,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或复合型领导人才。三是学科综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哲学、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具有学科综合性,培养中国式现代化亟需的哲学社会科学战略人才。
“吕振羽班”学科和专业主干课采用小班授课模式,注重经典著作的学术支撑,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品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厚的多学科理论素养,政治坚定、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理论人才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深造,或在国家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军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素养,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岗位工作。
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法学概论、政治学原理、哲学通论、东北抗联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践及课外实践,主要有读书报告、学年论文、社会调查、学术论坛、本科生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环节,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机构开展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
专业特色
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设置课程,注重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二级学科,注重本、研课程的衔接性。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所具有的科学的理论性、学术性,以及明确的意识形态特征,突出学生问题意识和理论思维的养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学科特色,培养功底扎实、基础宽厚、学理优先、思维辩证的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或复合型领导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
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品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宽厚的多学科理论素养,政治坚定、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深造,或在国家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军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素养,能够胜任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领域业务工作。
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践及课外实践,主要有读书报告、学年论文、社会调查、学术论坛、本科生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环节,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机构开展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
专业特色
突出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课程,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特色,又有效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二级学科。突出学生问题意识和理论思维的养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学科特色,培养功底扎实、基础宽厚、学理优先、思维辩证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或复合型领导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欢迎你!
联系人:于敏
咨询电话:13944860183
学院官网:http://marx.jlu.edu.cn/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众号
“吉晓马说”(本科生公众号)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品单位:吉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往期推荐
1 | 院系纵览 | 基础医学院:继承白求恩精神,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 |
2 | 院系纵览 | 公共卫生学院:公济天下 卫戍健康 |
3 | 院系纵览 | 通信工程学院:学行合一 德才兼备 |
4 | 院系纵览 | 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承载社会责任 践行绿色发展 |